中央所提修正草案已違法,臺北市政府四訴求呼籲恪遵現制、不開倒車

臺北市政府今(11)日表示,中央政府規劃修正「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草案,已明顯違反《財政收支劃分法》第30條第3項及《地方制度法》第69條第3項規定,不合法且留有黑箱疑慮,更比三十年前的相關補助制度還退步,嚴重衝擊基層民生與地方自治,臺北市政府除了呼籲中央應懸崖勒馬、未有地方共識前恪遵現制而不做修訂,更提出四訴求向中央喊話:不要黑箱、不要獨裁、不要一意孤行、不要傷害弱勢!

北市府指出,依《財政收支劃分法》第30條第3項規定:「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之一般性補助款項金額,不得少於修正施行前一年度預算編列數」,此條文的立法目的是保障地方能持續獲得穩定補助財源。又依據《地方制度法》第69條第3項規定,中央對地方補助應明定補助項目、對象、比率及處理原則。本次中央藉由修正補助辦法,修訂現行條文第2條及第3條,除增訂一般性補助款比率限制,另以模糊籠統之「具經常性、普及性、基本建設或維運性質、財政均衡等補助經費」替代現行規定之「定額設算之教育、社會福利及基本設施」,恐導致地方獲配一般性補助款低於修法前金額,無法確實保障地方財源,違反前揭《地制法》與《財劃法》規定,嚴重損害地方依法應享之財政權益與人民基本生活保障。

臺北市政府秘書長李泰興直指:「中央政府在亂搞,我們地方政府被搞亂了。」他表示,目前中央一些做法導致地方產生很大的困擾。尤其中央最近刪減地方的一般性補助款,或是修補助辦法,這些舉措與地方的認知有很大差異。地方自治是未來趨勢,也是國際潮流;為了落實地方自治,照理說中央應該給地方更多自主財源。

李泰興表示,地方自治向前走,中央補助卻倒退走。他舉例,民國88年為落實地方自治,訂定《地方制度法》,該法第69條第3項已明定中央補助辦法應針對補助事項明訂項目及比例。因此,依據《地方制度法》第69條第3項,訂定了「中央對直轄市及地方縣市政府補助辦法」。

對於此次中央補助辦法的新修正,李泰興表示遺憾。他指出,中央刪除相關條文後,未來中央補助款到底剩下什麼?中央僅提「普及性」、「均衡性」,但補助項目為何?無從得知。

李泰興進一步指出,草案修的計畫型補助款內容為何?補助事項是什麼?任一樣都沒有,而是由中央各部會自行訂定補助項目、比例及處理原則。北市府認為,中央此次補助辦法修正嚴重違反地方自治,亦違反《地方制度法》第69條第3項精神。簡單說,中央開始走黑箱作業,與過去訴求的透明、公開、公式化背道而馳,此次修法反而不如88年前制度。

財政局長胡曉嵐表示,一般性補助款對地方政府主要用於社會福利、教育與基本設施。《財劃法》於今年3月21日經總統公布生效,依該法第30條規定,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補助款金額不得少於修正施行前一年度預算編列數。但行政院於今年5月16日逕行刪減地方政府114年度一般性補助款達27.3%,臺北市政府遭刪減37.9億元,明顯違反《財劃法》規定,衝擊地方財政,損及臺北市民及全國民眾權益。

胡曉嵐指出,為爭取市民權益,臺北市政府已於5月29日向行政院提起訴願,展開行政救濟行動。此外,截至5月底,中央對地方政府統籌分配稅款的撥付部分,對臺北市政府也已短撥45億元,嚴重影響地方財政穩健性。

主計處長蘇文樹表示,依《地方制度法》第69條第3項規定,中央對地方的補助須明定項目、對象與比例。過去的補助規定以附表形式呈現,明確列出補助事項,此次修法卻將兩個附表全部刪除。這將導致地方政府無從掌握中央將補助哪些項目,也將影響預算籌編作業。

蘇文樹強調,依新版補助辦法草案,初估臺北市每年經費負擔將增加200億元以上,對市府財政衝擊極大;以交通部補助大眾捷運系統建設計畫為例,後續是否補助目前不明;新修正補助比例全面下修至最高50%,減幅達四成,未來臺北市推動捷運建設計畫,可能須修正計畫,未核定部分恐需額外增加800億至1,200億元左右市庫負擔。

財政局長胡曉嵐與主計處長蘇文樹進一步指出,本次修訂嚴重倒退,明顯背離自民國88年以來,補助制度朝向「公開、透明、公式化」發展的方向。以草案對現行第7條及第9條修訂為例,刪除計畫型補助收入之具體補助項目與補助比率,形同未來補助標準由中央完全決定,缺乏透明度,恐形成黑箱作業,實質影響地方施政自主,嚴重侵害地方政府決定優先施政項目的權限與法治秩序。

都發局長簡瑟芳表示,中央補助辦法對都市發展局影響主要在於住宅政策推動,包含社會住宅、租金補貼與包租代管。社會住宅部分,目前以融資方式興建,中央亦補助融資利息,四年半來共補助11億元;未來五年預估需求補助51.28億元,憂心法令修正將影響額度;目前中央擴大租金補貼由中央全額支應,地方協助收件審查,臺北市約有7萬5千戶受益,若中央資金不到位,地方須配合編列,估每年需39億元,加上臺北市針對特殊對象加碼補助1.48億元,總額近40億元,全國總計75萬戶承租戶恐受影響;至於包租代管部分,目前由中央編列預算、地方執行,1至4期計畫已獲核定22億元,預估115年第5期需2.11億元,若資金不到位,地方財政難以支應,未來計畫執行將受影響。

教育局局長湯志民補充表示,教育局分兩部分說明。第一部分為計畫型補助款,原核定金額為31.92億元,現遭刪減12.4億元,減幅38.88%。受影響項目包含國中小水電費及冷氣電費維護費、144所學校冷氣機汰換、3所國中小教室改建及約80所學校資訊電腦教室更新等。第二部分為114及115年度教育部通知內容:114年度身心障礙教育補助比例由85%降為55%;校園改善補助由50%降至15%;無障礙環境補助由70%降至14.95%;學校運動團隊補助由90%降至39.81%。

湯志民續指出,教育部通知自115年起,臺北市須自編經費,包括「一生一平板」計畫與114年原由教育部編列之臺電電費凍漲補助,總額高達17.66億元。需自編經費對教育局形成沉重負擔,籲請中央重視,勿影響學生權益及地方教育推展。

社會局長姚淑文表示,社福工作存在極大隱憂,單就今年一般性補助款而言,社福經費即遭刪減14.67億元,對兒少、身障、老人等弱勢群體造成衝擊。

姚淑文指出,去年已核定之計畫型補助,社會局原申請57.8億元,僅獲30億元撥付,尚有27.8億元未到位,且多涉及人力經費,恐影響社福服務持續性,目前「社福巷弄站」尚有近2億元未撥付、成癮行為預防款項亦未到位、育兒津貼5.2億元亦尚未撥款。賴總統選前曾與社福團體溝通政策願景,但「國家希望工程」中強調的五大政策現已「走味」,若為咖啡,頂多拉肚子;但若是政策,則會中斷人民福利服務。

研考會主委殷瑋提出北市府的四個訴求:不要黑箱、不要獨裁、不要一意孤行、不要傷害弱勢:首先,在一個理想的中央款項分配應該要有標準、有公式、有可以依循的細節在附表當中,而現在可說是把辦法修惡、沒有標準、沒有公式、毫無附表;第二,不要獨裁,行政院跟執政的民進黨政府不喜歡外界對他們有關於「獨裁」的評論,那就不該留下讓人探聽的空間、更不要真的做出不跟地方政府商量的舉動,沒有和地方政府好好討論就要推行的話,外界評論自然公道在人心;第三,不要一意孤行,在完整、具體討論怎麼做之前,應該先用現在的制度,該怎麼分配就怎麼分配,不要閉起門來自己重新發明輪子;第四,不要傷害弱勢、不要傷害市民、不要傷害地方、不要傷害長輩、不要傷害孩子,為了確保這件事情,北市府也要公開呼籲,不要用這個修惡的辦法來處理。

殷瑋表示,臺北市和其他縣市,包括南投、彰化、雲林,一起到行政院共同提出訴願的訴求,一直以來每個縣市都有密切的溝通與團結合作,據私下了解,還有更多縣市可能會在這一週內提出相關訴願行動;北市府也認為不排除應該要把這樣一個議題讓它法治化,如果立法院也願意思考讓這件事情法治化,讓這個議題上升到法律位階的可能性的話,北市也不排除透過縣市串聯,以及與立法院合作的方式,讓這個議題能夠有更進一步、更明確的答案。

會後媒體提問,交通、文教部分外,治安與防災是否也受影響?財政局長胡曉嵐回應,此次衝擊是全面性。截至5月底,中央刪減北市一般性補助款37.9億元,統籌稅款短撥45億元,影響整體施政財源;行政訴訟方面,5月29日已提起訴願,依訴願法,行政院須於三個月內作成決定,若對市府與市民不利,將依法提出行政訴訟等救濟行動。

記者提問,綠營縣市向行政院請命要求以追加預算因應補助問題,北市看法為何?秘書長李泰興指出,追加預算需符合法定要件,例如重大事故、災害或新增機關等;刪減預算並不符合追加預算的法定要件。研考會主委殷瑋補充,蔣萬安市長曾明確表示,追加預算是捨近求遠,若能依法補助地方,就能直接解決問題,無須透過追加預算。

記者提問,綠營縣市長拜會行政院長卓榮泰是否反映中央僅與綠營溝通?秘書長李泰興指出,過去30年不分藍綠皆依《地方制度法》第69條辦理補助,目前中央廢除明確補助項目與比例,改由中央全權決定,地方自然擔心是否出現差別待遇,呼籲中央尊重法治精神,公開、透明、公平分配補助款。研考會主委殷瑋補充,全體縣市民都是國民,中央應一視同仁,與地方為夥伴關係,透過補助完成照顧人民責任,避免差別待遇。

  • 北市府回應主計總處來函「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修正草案」記者會 (4)
  • 北市府回應主計總處來函「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修正草案」記者會 (2)
  • 北市府回應主計總處來函「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修正草案」記者會 (5)
  • 北市府回應主計總處來函「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修正草案」記者會 (6)
  • 北市府回應主計總處來函「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修正草案」記者會 (7)
  • 北市府回應主計總處來函「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修正草案」記者會 (1)
  • 北市府回應主計總處來函「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修正草案」記者會 (3)
Posted on

自114年6月24日起,艋舺大道(艋舺大道336巷至西園路)平日上午7至9時試辦調撥車道,以提升車流紓解效率

為有效紓解上午尖峰下華翠橋往臺北市方向車流紓解效率,本市交通管制工程處(以下簡稱交工處)預計於114年6月24日起試辦調撥車道措施,於平日上午7至9時調撥艋舺大道336巷至西園路南向1車道供進臺北市車輛通行,以增加該路段行車效率。

試辦期間,交工處將於艋舺大道(華翠橋至西園路間)增設告示牌,以提醒用路人調撥時段開放艋舺大道336巷至西園路之南向1車道供左轉車輛行駛,原往北最內側左轉專用車道則提供直行車輛行駛。交工處特別籲請駕駛人遵循現場交通標誌、號誌指示行止,以維行車安全與順暢。

-以下空白-

  • 1749706619721
Posted on

石牌國中-以終為始 逐夢不止—石牌國中第35屆畢業典禮

臺北市立石牌國民中學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單位:臺北市立石牌國民中學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一段139號

業務聯絡:學務處  覺筱瑩主任(02)28224682轉231

新聞聯絡:教務處  陳瀅如主任(02)28224682轉221

【發稿日期:114年6月12日】

【主題:以終為始  逐夢不止—石牌國中第35屆畢業典禮】

【臺北報導】臺北市石牌國中舉行第35屆畢業典禮,主題為「以終為始,逐夢不止」,意指畢業典禮拉下國中生活帷幕,揭開高中生活序幕。結束,象徵新的開始,石中人持之以恆邁向理想。蔣萬安市長在「追尋卓越,夢想無限」祝福影片致詞提到「夢想可以很大,未來也可以很多元,相信你們只要持續努力,勇敢前進,面對課業人際人生方向的抉擇,保持善念初心,願意負責的態度,就能不斷超越自我。」

/001/Upload/342/relpic/10162/9424956/adff10f6-bd5d-4339-bae7-2453acf4e674.jpg

 石牌國中的畢業典禮是結合全校之力與師生之情的盛宴。課程部分,音樂老師選拔領唱歌手與教唱畢業歌,視藝老師結合課程製作畢典胸花;活動部分,規劃雙語司儀以畢典國際化回應世界全球化;教孝月比賽選手透過演唱活化傳統的在校生致詞;石中KPOP熱舞社與育達高中表藝科E.M.P Crew進行熱舞表演。畢典最溫馨的彩蛋是九年級導師合拍的畢業影片,最驚喜的來賓是F.F.O《原子少年2》冠軍團。此外,石牌國中校友會為了回饋與致敬母校,特別在畢業獎項增加「校友會長獎」。校友會熱烈邀請畢業生成為永遠的石中人,入會連結為https://reurl.cc/A0A8gZ。

 家長會穆彥豪會長:「畢業是起點不是終點,祝福畢業生邁向更寬廣的舞台,石中是蘊育你們成長的地方,也是你們永遠的家!」學務處覺筱瑩主任:「謝謝親師生齊心合作、黃桐良校長的支持及訓育組長吳怡貞老師的規劃,讓學生擁有動感畢典與感動回憶。」九年級級導師詹家佳老師:「帶著這三年的成長,前往下一站。高中生活更自由多彩,視野更寬廣,因此自律更加重要。祝福每位畢業生都能有璀璨美好的未來。」

 教育局長湯志民提到「希望所有畢業生都能學會做學習的主人,只有願意主動探索,勇於提問,持續學習,才能追求真正的卓越。」石牌國中黃桐良校長認為「教育的可能有很多種,畢典的形式也有很多元素,第35屆畢業典禮是一場以學生為主體的畢業典禮,要用歡欣心情歡送畢業生,同時也能引發學生的感動。」

  • 新聞稿1140612石牌國中-以終為始 逐夢不止—石牌國中第35屆畢業典禮.pdf
  • 石牌國中首次增設校友會長獎
  • 石牌國中在校生致詞表演.JPG
  • 石牌國中黃桐良校長校長預計頒發畢業證書.JPG
  • F.F.O《原子少年2》冠軍團至石牌國中畢業典禮表演.JPG
  • 石牌國中畢業典禮雙語司儀
Posted on

大同高中-培養未來AI領袖:市立大同高中走進臺灣IBM,實戰打造智慧應用

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單位: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長春路167號

業務聯絡:研發處 陳瑞宜主任;25054269 轉 190;0972638622

新聞聯絡:秘書室 陳品璇秘書;25054269 轉 102;0921831901

【發稿日期:114年6月12日】

【主題:培養未來AI領袖:市立大同高中走進臺灣IBM,實戰打造智慧應用】

【臺北報導】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以下簡稱市立大同高中)為積極培育未來AI人才,於113學年度成立「新科技學程人工智慧AI專班」,課程設計緊密結合資訊、數學與工程等跨領域知識,讓學生在高中階段即能接軌新興科技趨勢。

/001/Upload/342/relpic/10162/9424950/675a4795-29af-4339-beee-4e5ec31a5e5a.jpg

 此次合作涵蓋多元面向,全校學生可於「IBM SkillsBuild」線上學習平台自主學習人工智慧、資料科學、雲端運算、資安等國際級內容,並取得官方認證學習證書,強化學生的未來競爭力。同時,雙方共同規劃系列講座與工作坊,深化學生對AI技術實務應用的理解,讓教室學習延伸至現實世界。

 為進一步落實產學協作精神,市立大同高中柯明樹校長親自帶領AI專班師長與36位學生,前往臺灣IBM公司總部參與「大同高中TJBot Workshop」活動。在這場融合科技與教育的創新活動中,講師們以豐富的技術資源與專業人力支持,積極推動教育扎根,展現企業對教育發展的高度承諾。

 學生們在講師引導下,學習運用 IBM watsonx™ 建立具備理解與回應對話,並透過實作模擬,結合學生的自主學習、設計與成果發表,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成就感。學生們展現驚人的創意與學習成果,製作出可應用於真實世界情境的聊天機器人,其中優秀作品將於6月14日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舉辦的「臺北AI教育節」中對外展出。

 市立大同高中持續秉持「培育未來領袖.社會菁英」的願景,積極整合優質社會資源與全球視野,致力將6Cs全球素養:品格(Character)、公民素養(Citizenship)、協作(Collaboration)、溝通(Communication)、創造力(Creativity)與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深度融入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幫助學生具備面對未來挑戰的核心素養。

  • 新聞稿1140612大同高中-培養未來AI領袖:市立大同高中走進臺灣IBM,實戰打造智慧應用.pdf
  • 大同高中AI新科技學程學生前進IBM
  • 分組學習討論AI機器人架構
  • AI學程班學生認真聽講
  • 學生發揮創意構思機器人功能
  • 學生與IBM講師熱烈互動提問
  • 學生撰寫程式動手實作
Posted on

跟上夏日音樂新時尚! TSO夏日音樂漫步登場,在樂音裡遇見夏日清爽一隅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自2024年起邀請林易擔任駐團藝術家,以「青年音樂家.好朋友」為主軸,一起在夏日為舞臺注入充沛的清新能量。今年的「夏日音樂漫步」企劃,將結合駐團藝術家「好朋友系列」,用音樂串起與觀眾的距離,搭配輕鬆氛圍設計,與多位活躍於歐、亞樂壇的國際青年音樂家齊聚一堂。

青年指揮莊東杰打造夏日音樂漫步首部曲

夏日音樂漫步「首部曲」《莊東杰、張凱閔與TSO》及《莊東杰、林易、賈基夫、莫羅與TSO》,邀請青年指揮莊東杰掌舵,將於中山堂中正廳為觀眾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感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8月10日場次,將邀請即將參賽2025年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的臺灣鋼琴家張凱閔擔綱演出。作為我國鋼琴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張凱閔的演奏融合理性與情感,技藝純熟,深具音樂性。此次登台,觀眾將有機會搶先一睹未來國際賽場焦點人物的風采,並為臺灣音樂界的新希望送上最溫暖的掌聲。8月17日場次,邀請林易與斯蒂凡・賈基夫(Stefan Jackiw)、大提琴家艾德加・莫羅(Edgar Moreau)帶來貝多芬三重協奏曲,精彩可期。

林易駐團計畫:世界音樂家齊聚 共築夏日經典之聲

緊接著駐團藝術家「好朋友系列」,讓炎炎夏日感受年輕、創意的音樂魂,一系列知性與深度的旅程即將於夏日展開。駐團藝術家林易規劃一系列於國家演奏廳精緻深邃的室內樂演出,他參考多個國際音樂節的經驗,希望能將國際級的音樂視野引進臺北,讓世界的聲音在城市共鳴。林易分享他對於夏日音樂漫步的策劃:「這兩年擔任TSO駐團藝術家,有了和以往鋼琴家身分截然不同的體驗,在與國際音樂好友討論曲目的過程中,藉由各種室內樂組合得到更多音樂的可能性與想法,也感受到音樂連結彼此、連結聽眾、連結世界與臺北。」

林易表示,跟TSO有十年的淵源,包括2015及2023年的演出,當時他是以獨奏家的身分與TSO合作,就感覺TSO的團員很會聽獨奏家的聲音並給予支持及回應,讓他印象深刻,這次很高興有機會擔任TSO的駐團藝術家,與TSO的音樂家們一起討論曲目、討論音樂共同演奏出來,2-3週大家聚在一起,音樂家彼此更加有默契而更瞭解彼此親近,更連帶與聽眾的距離更近,這就是音樂的power,年輕音樂家的strong。林易表示有人的connection就會有音樂,透過音樂有實體的表達而拉近人與人間的距離。

本次邀集多位國際知名音樂家來臺共襄盛舉,林易表示去年與莫羅、鮑里斯.博戈洛托(Boris Borgolotto)、趙珍珠(Jinjoo Cho)合作時留下了美好回憶,對臺北的聽眾有著非常好的印象。今年將擴大這項計畫的規模,除了上述三位熟面孔外,也將迎來新夥伴,包括小提琴家斯蒂凡.賈基夫(Stefan Jackiw)、中提琴家亞德里安.拉.馬爾卡(Adrien La Marca)與大提琴家麥克斯.蓋斯勒(Max Geissler),更多音樂好朋友一起同歡,將與TSO音樂家同台迸出璀璨火花。

整體節目不僅顯現林易對室內樂的深刻理解,更展現TSO作為國際音樂交流平台的深厚實力,林易充滿期待地提出未來的期許:「一直很喜歡音樂節這個概念,希望未來的『夏日音樂漫步』能發展為為期兩至三週的『國際夏日音樂節』,能夠在未來的『臺北音樂廳』舉行,吸引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音樂家參與。」未來臺北舉辦國際音樂節,相信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好友們都會帶著家人來臺北共襄盛舉,這也是林易的夢想,希望透過音樂節的累積建立國際的音樂社群(build music community)。

為實現這項願景,一座優質的演出場地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正積極籌建中的「臺北音樂廳」,正是能肩負此重任的關鍵設施。該音樂廳規劃興建一座擁有1,500席的葡萄園式主廳、一座600席的多媒體排練實驗空間,以及數個不同規模的排練廳,是國際知名建築聲學大師徐亞英老師的最後設計作品,將以卓越的聲學性能,成為臺北音樂藝術發展的重要基地。未來,臺北音樂廳也將成為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與國樂團的常駐演出場所,也將為臺北打造出一個與國際音樂節接軌的理想平台。

音樂不只是藝術 更是盛夏生活提案

走出音樂廳,走向城市綠地與文化空間,TSO將於7月26日至27日熱情加入松山文創園區「夏日松一下」活動,以4場輕鬆愉快的免費室內樂演出作為夏日暖手,邀請市民朋友於夏日午後時光感受音樂的美好。在樂音中漫遊夏日風景,為臺北市注入一股音樂新律動,成為市民們「暑假最具質感的新選擇」。

TSO期盼讓音樂走入日常,無論您是古典樂迷,或是正尋找暑假清涼避暑的藝文選擇,TSO夏日音樂漫步都將為您帶來一段耳目一新、沁涼動人的夏日體驗。邀您一同走入TSO的盛夏樂章。

【夏日音樂漫步 購票優惠】

自2025年6月13日(五)12:00前,享早鳥75折優惠,2025年6月13日(五)12:00後,任選2場可享8折優惠,以上方案最低票價不予折扣。更多演出資訊與購票詳情,敬請參閱OPENTIX節目列表:https://www.opentix.life/topic/1560116802290040832

TSO 2025夏日音樂漫步場次:

【2025 TSO 夏日音樂漫步】莊東杰、張凱閔與TSO

時間:8/10(日)14:30

地點:中山堂中正廳

【2025 TSO 夏日音樂漫步】莊東杰、林易、賈基夫、莫羅與TSO

時間:8/17(日)14:30

地點:中山堂中正廳

【2025 TSO 夏日音樂漫步】TSO、林易與好朋友們─德法篇

時間:8/15(五)19:30

地點:國家演奏廳

演出人員:

小提琴:趙珍珠、鮑里斯.博戈洛托、楊雅淳、斯蒂凡.賈基夫

Jinjoo Cho, Boris Borgolotto, Ya-Chun Yang, Stefan Jackiw, Violin

中提琴:陳梅君

Mei-Chun Chen, Viola

大提琴:麥克斯.蓋斯勒、詹書婷

Max Geissler, Shu-Ting Jan, Cello

鋼琴:林易

Steven Lin, Piano

【2025 TSO 夏日音樂漫步】TSO、林易與好朋友們─俄國篇

時間:8/20(三)19:30

地點:國家演奏廳

演出人員:

小提琴:斯蒂凡.賈基夫、趙珍珠、鮑里斯.博戈洛托、胡庭瑄

Stefan Jackiw, Jinjoo Cho, Boris Borgolotto, Ting-Hsuan Hu, Violin

中提琴:亞德利安.拉.馬爾卡

Adrien La Marca, Viola

大提琴:艾德加.莫羅、高洛堯

Edgar Moreau, Lo-Yao Kao, Cello  

鋼琴:林易

Steven Lin, Piano

Posted on

玩出成長力 北市聯醫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打造兒童專屬遊戲課 陪孩子一同快樂成長

發稿日期:114年6月12日

遊戲,是孩子最自然且最重要的學習方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長期致力於提供學齡前兒童的早期療育,近年來推出一系列由職能治療師帶領的「兒童遊戲團體課」,協助發展遲緩或有特殊需求的幼兒提升其遊戲參與品質與能力,並促進其在日常生活與社會情境中的整體發展。

◎美國實證支持:遊戲促進兒童多面向發展

遊戲不只是單純的娛樂活動,更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重要基礎。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2007年的研究,遊戲能有效促進兒童在認知、語言、動作與情緒上的發展,也有助於強化與他人互動的能力。然而在臨床實務觀察中發現,許多發展遲緩或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SD)兒童,常因社交互動能力較弱、遊戲技巧不足,而缺少與他人一起遊戲的機會。

◎由職能治療師打造,讓遊戲變得有趣又有策略

該中心所打造的「兒童遊戲團體課」是專為學齡前兒童設計,透過專業職能治療師的帶領,結合多元有趣的遊戲內容(例如:123木頭人、鬼抓人等),提升孩子的參與動機。課程採用結構化、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引導孩子在感興趣的情境中練習遊戲技巧與策略,並逐步發展角色扮演、團隊合作與溝通表達等能力。

◎家長參與,讓學習延伸到生活中

課程中也安排家長觀察與參與課程分享環節,讓家長能更深入了解孩子在遊戲中的表現與進步,也能把課堂上的遊戲經驗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吳貞瑩主任說,這些正向的遊戲經驗不僅促使孩子更願意主動參與,也有助於與家長及同儕建立良好互動關係,並在過程中增進自信與成就感。更有家長回饋,孩子回家後會主動邀請學校同學一起玩課堂中學到的遊戲,並樂於與同儕分享玩法與過程,進一步建立正向的人際互動與同儕關係。遊戲即是目標,結合內在動機提升發展潛能。

◎遊戲本身就是目標,結合內在動機培養發展潛能

課程理念強調「遊戲即是目標」,不僅教導不同類型的遊戲技巧,更重視營造讓孩子能參與、投入,並從中獲得樂趣與成就感的遊戲情境。當遊戲活動能結合兒童的內在動機與外在環境支持時,將更有助於提升其參與意願與發展潛能。

◎打下成長基礎,陪孩子快樂邁向未來

透過遊戲團體課程,孩子不僅學習如何遊戲,也為日後更廣泛的生活參與打下良好基礎。期盼藉由「兒童遊戲團體課」,讓更多家庭與孩子重新看見遊戲的價值,進一步促進兒童在生活中真實的參與與成長。

Posted on

營養全攻略 戰勝癌勢力

發稿日期:114年6月12日

癌症已數十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之首,而癌友在病程中常會出現營養不良的狀況,進而影響疾病的預後。因此在抗癌過程中營養攝取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適當飲食不僅能增強體力、減緩治療的副作用,還有助於提高生活品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師陳鈴如特別整理癌症飲食指南供癌友參考,期望能幫助獲取足夠營養,以提升身體對抗疾病的能力。

一、攝取足夠的熱量

體重減輕為癌友常見的營養問題,攝取足夠熱量可維持體重或減緩體重下降,避免癌友進入癌症惡病質,或是中斷治療。根據文獻指南建議,癌症病人每日熱量需求為每公斤體重25-35大卡,依個別狀況可再做適度調整。癌症飲食仍需以均衡飲食為基礎,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以達所需的熱量及營養素。

然而,癌友常因疾病本身或治療副作用影響食慾,導致熱量攝取不足。此時建議可採少量多餐,每日三餐之外,應增加三次的點心,建議選擇高營養密度的食物,如:濃湯、酪梨牛奶、麥片牛奶、堅果豆漿或濃縮營養品等,可增加總攝取量。

另外,癌友常認為罹癌後飲食應清淡少油,其實不然,低油飲食容易導致熱量攝取不足,因此提醒癌友在油質攝取上不必刻意減少,應適量選用優質植物油及堅果,部分菜餚可選擇炒或煎等烹調料理,以提高熱量的來源。

二、選擇優質蛋白質

蛋白質為人體細胞重要成分之一,參與組織修補、建造等,癌症病人因疾病需要應增加蛋白質攝取。根據文獻指南建議,癌症病人每日蛋白質需求為每公斤體重1-1.5公克,依個別病況可再做適度調整。建議癌友選擇優質蛋白質來源,如:毛豆、黑豆、黃豆及其製品、海鮮、蛋、肉類(家禽、家畜)、乳品等。若癌友因食慾不佳無法攝取足夠時,可選擇豆漿、牛奶或優酪乳等取代部份的水分,也可添加市售蛋白粉,如此可於無形中增加蛋白質的補充。

三、提升抗氧化力

癌細胞本身或是化療、放射治療,都會造成身體細胞的破壞,引起發炎反應並增加氧化壓力。食物中的蔬果富含維生素A、C、E、植化素等抗氧化物質,能清除體內自由基,提升免疫力。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每日應攝取蔬菜類3-5份(1份=可食部份生重100克=熟食蔬菜1/2-2/3碗)、水果類2-4份(1份=女性拳頭大小1個=切塊水果8分碗-1碗)。因此建議癌友每日攝取足量多色彩的蔬果,有助於均衡攝取多元的營養素。

以下提供高營養密度點心食譜供食慾不佳的癌友參考,另外,陳鈴如提醒癌友,適度搭配運動,可促進腸道蠕動,增加食慾。

【蘋香豆漿堅果飲】(1人份)

●  食材:小蘋果1顆、豆漿240ml、核桃2顆

●  做法:

1. 蘋果洗淨去皮切塊(或依個人喜好帶皮,可增加植化素與纖維的攝取)。

2. 將蘋果、豆漿及核桃放入果汁機攪打均質即可。

●  營養分析:

份量

熱量

(大卡)

醣類

(克)

蛋白質

(克)

脂肪

(克)

膳食纖維

(克)

1人份

253

38.3

8.1

7.5

5.8

佔熱量百分比

60.6%

12.8%

26.6%

/001/Upload/446/relpic/10162/9424839/bca75d7a-e96e-4df9-93d7-4827f22c2908.jpg【蘋香豆漿堅果飲】材料及成品(照片由陳鈴如營養師提供)

 

【南瓜雞蓉濃湯】(1人份)

●  食材:南瓜100克、雞胸肉40克、馬鈴薯10克、洋蔥20克、雞蛋1/4顆、植物油1茶匙、全脂鮮奶100ml

●  做法:

1. 南瓜洗淨去籽切塊(可帶皮或去皮),放入電鍋蒸熟後取出壓成泥。

2. 馬鈴薯(可帶皮或去皮)、洋蔥、雞胸肉洗淨切丁。

3. 冷鍋倒入植物油,加入洋蔥、馬鈴薯拌炒後,再加入雞胸肉丁拌炒。

4. 倒入南瓜泥、鮮奶及適量清水攪拌煮滾後加入蛋液,再依個人口味加入少許鹽巴即可。

●  營養分析:

份量

熱量

(大卡)

醣類

(克)

蛋白質

(克)

脂肪

(克)

膳食纖維

(克)

1人份

261

25.7

16

10.5

2.9

佔熱量百分比

39.4%

24.5%

36.1%

/001/Upload/446/relpic/10162/9424839/94b519d9-1dcf-4311-b275-799fb078ab77.jpg 【南瓜雞蓉濃湯】材料及成品(照片由陳鈴如營養師提供)

 

參考文獻:

1. Muscaritoli M, et al. ESPEN practical guideline: Clinical Nutrition in cancer. Clin Nutr 2021;40(5):2898-913.

2.

Posted on

114年臺北市南港區第17屆「行孝愛親‧德禮家風」成年禮 暨人口政策宣導

       臺北市南港區公所將於114年6月14日(星期六)上午9時30分,在南港區行政中心10樓禮堂舉辦一年一度的成年禮活動。本次活動由南港區公所、護國九天宮及中華儒道研究協會共同主辦,秉持尊重傳統、依循古禮的精神,以莊重而溫馨的儀式,陪伴青年學子迎接人生新階段,學習承擔社會責任與家庭義務,並在親友的見證下,正式邁入成人之門。

        南港區林士斌區長表示,今年成年禮主題為「行孝愛親‧德禮家風」,強調孝道為本、家庭為根。父母含辛茹苦扶養子女長大,希望禮生藉此成年禮儀式,學會感恩、知責任,並落實孝行於生活之中。除此之外也一併宣導人口政策,鼓勵禮生未來走向家庭、傳承薪火。

        本次活動預計錄取30組禮生及家長參與,活動報名踴躍。面對少子化與生活型態的轉變,南港區公所特別籌辦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的成年禮,期盼能為青年朋友在人生成長的重要時刻留下一段深刻且溫暖的記憶,並祝福每位禮生在人生旅程中堅定前行,展翅高飛。

       此外今年的活動特別邀請來自新住民家庭的青年一同參與,展現南港區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與包容。這群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朋友,與在地青年一同體驗中華傳統儀式的精神與價值,象徵文化交融與世代傳承。南港區期許透過這樣的儀式,讓更多家庭共享重要時刻,攜手邁向多元共融的美好社會。

       今年度第17屆活動規劃豐富且具深意,特別設有「薪火傳承」儀式,邀請家長攜帶具家族意義的傳承信物,親手贈予禮生,象徵智慧與精神的延續,並為其行「加冠禮」,賦予成年責任。禮生向父母奉茶與行感恩禮,感念多年養育之恩,希望為參加的家庭留下溫馨且難忘的回憶。

  • Doc1.pdf
Posted on

糖尿病病友安全駕駛 駕駛前血糖監測與目標

 發稿日期:114年6月12日

隨著使用藥品後造成的交通事故新聞逐漸增加,大眾對用藥後衍生之交通安全也日漸重視,糖尿病病友駕駛安全議題也引起廣泛討論。面對這個議題,強化病友行車注意事項衛教,與建立社會正確的觀念同樣重要。開車無疑是一個必須保持高度專注力的行為,然而,低血糖卻會降低駕駛人思考和快速判斷的能力,以致提升事故風險。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藥劑科藥師張佑如說,為了安全駕駛,提醒民眾於每次駕駛時這別注意下列事項:

1. 攜帶血糖機、血糖試紙以及可以提升血糖的小點心。

2. 隨時注意低血糖相關症狀如心跳加快、噁心、有飢餓感、手腳顫抖、四肢麻木、臉色蒼白、發抖、

冒冷汗、視力模糊、全身無力、頭暈、嘴唇麻、無法集中精神、反應遲鈍、失去定向感等症狀。

駕駛前均須自我檢查血糖,維持血糖值於90 mg/dL以上。如果血糖值低於目標,就不宜駕駛並建議立即使用以葡萄糖為主可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1份糖(含15克糖),如:飲用15公克的純葡萄糖或含糖類的食物與飲料,如:三顆葡萄糖錠(每顆含5公克)、葡萄乾2大匙、糖包15公克(約3-6條)或果汁1瓶(125 cc)。15分鐘後再次測量血糖,若血糖仍低於90 mg/dL,或低血糖症狀未改善,可再補充一次上述食品,直到血糖上升到超過90 mg/dL。當血糖值超過90 mg/dl,另外再補充複合性碳水化合物,如2-4份糖(含30-60克糖),以含有蛋白質搭配為佳,如:蘇打餅乾6片、一個御飯糰、一個蔥麵包、便利商店壽司一盒或便利商店地瓜一個,避免再次發生低血糖。休息半小時之後,如果血糖值能繼續保持在90 mg/dL以上,也沒有其他不適症狀,即可準備開車。

行車每隔兩小時也應該稍做停留,就算沒有出現疑似低血糖的症狀,也建議再驗一次血糖,確認數值超過90 mg/dL。

如果在駕駛過程中感到低血糖症狀,請立刻將車慢慢安全停靠路邊,並立即檢查血糖,如血糖值<90 mg/dL ,應盡速補充可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即使血糖已經回升到90 mg/dL以上,還是要再休息45分鐘,不要馬上開車。因為血糖穩定至少45分鐘後,神智和反應力才能恢復至正常狀態,此時才可再開車。當血糖值超過90 mg/dL,另外再補充複合性碳水化合物,避免再次發生低血糖。

如果發生嚴重低血糖(需他人幫助治療時),應立即就醫,不可再繼續駕駛。因為血糖過高也可能會讓人感到疲勞、視力模糊、精神恍惚等症狀,同樣會影響駕駛安全。當血糖值較高、超過300 mg/dL且感到不適時,也不適合開車。

張佑如提醒,只要開車過程中曾發生疑似低血糖症狀,回診時都需跟醫療團隊討論駕駛時低血糖發生事件之情形。此外,必須長途開車時千萬別空腹,每次行前務必測了再上。

Posted on

台北地下街店鋪遭霸占三審定讞 市場處勝訴並訴請強制執行

       台北地下街102號店鋪遭霸占案,業於114年3月4日最高法院判決(由市場處勝訴)三審定讞,114年5月21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於命占用人等收受命令15日內返還店鋪予市場處,市場處114年5月29日發文提醒占用人儘速聯繫本處辦理點交事宜,惟占用人於114年6月11日下午5時前仍未主動聯繫,市場處遂依執行命令陳報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債務人履行情形,後續將配合法院辦理強制執行收回店鋪等事宜。

        台北地下街102號店鋪原由聚寶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承租使用,該公司將店鋪交由股東沈氏等人經營使用,惟該等使用人未經許可私自於公共空間違規設置燈箱及張貼大型廣告輸出物,經市場處及地下街合作社一再勸導應遵紀守法及限期改善,沈氏等卻拒不改善,爰市場處依店鋪使用行政契約等規定於107年6月25日終止該店鋪之契約與使用權,並限期騰空返還市場處,然沈氏等卻持續占用該店鋪擺放扭蛋機牟利,拒不騰空返還。市場處基於維護市有財產權益及地下街整體秩序,依法提起返還102號店鋪之訴,歷經七年漫長的法院訴訟調查審理,期間一審、二審皆由市場處勝訴,最終於 114年3月4日由最高法院判決,市場處勝訴,全案三審定讞。

        另64、70B、104、105及107號店鋪亦因安置戶公司與市場處間契約屆期應依限騰空返還店鋪,然公司內股東沈氏等仍持續占用擺放扭蛋機牟利,且與消費者發生兌幣爭議等遭投訴情事,相關訴訟法院刻繼續審理中,市場處亦積極配合法院審理,將於三審定讞後依確定判決辦理相關事宜,還民眾一個優質的遊逛購物環境。

Posted on